平均精度达1—3米的轻量级地图引擎,弥补了大型商场、体育馆等室内导航的“最后一百米”;全市超百个志愿者驿站穿上被动降温的微纳米级制冷涂层“防晒衣”……多款用于提升“用户体验”的首创性成果股票学习网,将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期间实现城市级应用,更将惠及广大市民群众。
推动“12218”现代化产业体系与“办全运”相关工作深度融合,广州致力打造“需求牵引—技术研发—场景验证—产业转化”的闭环生态。从“赛时应用”到“赛后转化”,广州正将成为“首试首用”的应用场;广聚粤港澳创新成果的全运会,亦将成为湾区协同创新的“技术接口”。
声音“看得见”
“我想要办理居住证,请问可以帮到我吗?”在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,一名前来办理业务的听障人士借助翻译设备,即可与窗口工作人员直接“对话”。
只见他在一款名为“音书无障碍沟通系统”的设备上轻点屏幕,便有手语翻译志愿者接入。通过该设备实时传递的听障人士画面,志愿者将其诉求告知旁边的工作人员。该设备还可同步把沟通信息翻译成文字显示在屏幕上。
“手语是一种视觉语言,对其识别需要复杂的算法和大量语料。”音书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石城川介绍,目前团队仍在攻坚AI识别手语的模型,计划在年底投入试运行。
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期间,任何需要翻译服务的听障人士,均可通过音书的手语翻译设备实现“无声地表达”。赛后,相关设备可迁移至政务服务大厅、展览场馆等场景,继续为各类公共服务机构提供无障碍服务。
除了助力残障人士表达沟通,广州低空经济领域的先进技术,则将赛会盛况以“动图”形式传达。
每逢全运会重要节点时刻,总有上千架无人机在广州塔、珠江夜游等城市地标的夜空中,快速调整队形、改变姿势,拼出“100”“200”“全民全运”等巨型画面。聚势造声的背后,是编程、美学、空中调度等跨学科知识的加持。
“我们最新款的无人机续航时间近半个小时,可组成高帧率、高动态画面。”千机科技公共事务总监温瑶介绍,作为广州赛区唯一空中发布平台,千机科技将借力全运会,推动低空经济在文旅、夜经济中实现常态化运营。
舒适“摸得着”
在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,有一款特殊材质制成的白色夹克。它摸上去细腻爽滑,有棉的亲肤,也有丝绸的质感。穿上这款夹克,可让周身温度降低。
“应用了我们研制的制冷技术,衣物、头盔乃至雨伞等,都可以改善人体舒适度。”研发团队成员朱龙潜博士介绍。“摸得着的舒适感”不仅体现在人身体上,还体现在建筑上。
目前,志愿者服务站多为集装箱式的箱体结构,经过露天暴晒内部会非常炎热。霍英东研究院项目组通过仿生技术,模仿撒哈拉银蚁表面的纳米毛发结构,研发了一种无需耗电即可实现降温的被动辐射制冷涂料。
该涂料如同为十五运赛会中的城市志愿服务站穿上 “防晒降温外衣”,可反射太阳光并以辐射的形式将热量排放到宇宙中,可降低服务站表面温度15℃以上,降低城市志愿服务站室内温度、降低电耗,优化志愿者服务环境。
“这项技术由香港高校研发,在内地首次转化就是为了服务全运会。”朱龙潜预测,项目喷涂面积约5000平方米,在全运会志愿服务演练及赛时上岗期间,预计能提供50万瓦的制冷量,节约38万度电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00吨。
赛会后,部分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将转化为社区志愿服务站,实现志愿服务项目的可持续发展。同时,相关技术还可推广到工厂板房改造、集装箱板房改造等场景。
车路“认得准”
日常导航往往仅能通达建筑物外围。全运会期间,人们置身偌大的体育场馆,如何快速抵达“万里挑一”的座位?
为此,广州码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轻量级地图引擎,支持建筑3D全景外观、室内地图与室外地图的无缝切换。这款名为“识路”的位置服务,主要以微信小程序为服务载体,人们打开蓝牙即可实现室内精准导航。
“室外的导航地图是通过扫描街景建模,而我们则依据场馆图纸建模。”码石科技文体事业部销售总监罗华伟介绍,“全运会期间,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、广州体育馆等多个场馆,均可用到我们的AR导航导览系统。赛会后,这些场馆地图还能为安保服务、场馆维护等提供支持。”
在广州,室内定位找得准有地图引擎加持,室外出行行得稳则有自动驾驶Robotaxi护航。
“全运会期间,我们会推出最新款的第七代Robotaxi,为与会人员带来具有科技感的通勤体验。”小马智行广深研发中心副总经理黄凯霖透露,这款Robotaxi不仅在性能上大幅提升,还能满足乘客的“定制需求”。
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实现了三大核心突破:全球首个采用100%车规级零部件;系统总成本较前代下降70%;并具备平台化设计,可快速适配多种车型。同时,乘客可以通过APP叫车并定制车内的空调温度、车窗升降度、后备厢开关情况等,以AI操作替代以往的司机指令。
从全运看广州,“智慧城市”的未来图景正跃然如见。
南方+记者 李鹏程股票学习网
尚竞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